9月16日-17日,“向‘信’而行‘诚’势而为”2025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题采访团的脚步,踏入了充满治理活力的潍坊。他们带着对“信用如何赋能基层”的好奇,先后走进青州市高柳镇南马兰村、坊子区凤凰街道龙泉社区、恒安社区:看高柳镇用信用积分激活村民自治热情,听凤凰街道讲信用机制破解治理难题,在“信用+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里,沉浸式感受潍坊信用工作从政策落地到成效显现的扎实历程。

“存美德”激活村民自治力讲诚信扬乡村文明新风

潍坊之行的第一站,采访团的脚步停在了青州市高柳镇南马兰村。“我们高柳镇辖区约4万居民,大多是在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近些年,全面小康推进、生态环保攻坚、人居环境整治这些任务,成了基层治理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可现在基层‘人少事多’的矛盾太突出了——一方面上级部门通过定目标、搞考核、分项目把责任压实到我们这儿,另一方面基层治理越来越规范,尤其是行政执法要求更高,特别需要高水平人才。怎么把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上去,成了我们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前来实地探访的采访团一行,高柳镇的工作人员坦诚道。也正因此,镇里在2022年5月先从南马兰村入手,推出“美德信用”积分机制,把守信激励、信用融资和社会治理拧成一股劲,如今已有11个村落的这套制度,还组建了73支“美德信用”志愿服务队,靠这一体系撬动基层治理的全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高柳镇为村民制定“美德信用积分存折”,围绕“五储存”设10类加分项与7类减分项,以户为单位设100分基准分,通过“美德账册”记录行为、每月赋分、季度公开、半年表彰,还建立“月汇总、季通报、年排名”机制,积分可折算现金兑换物资,金融机构为高分户提供无感授信;同时借鉴银行管理办法,以“存美德”替代“存现金”,借“美德榜”公开平台将违规行为纳入黑榜,调动村民参与村庄建设与隐患排查的积极性,推动自觉遵规、诚信向善,构建和谐文明乡风。

高柳镇创新引进银行管理模式,将“存现金”转为“存美德”,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取美德信用积分,既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助力实现村庄自治与乡村善治,又以积分公示为抓手、“美德榜”为平台,将乱占耕地、户内线路安全隐患、“散乱污”小作坊整治等纳入黑榜通报,推动人人参与隐患排查、户户落实治理责任,从源头遏制乱占乱建、重经济轻安全等问题,引导群众形成自觉自律、遵规守纪的行动习惯,进一步激发向善意识与诚信自觉,构建和谐文明乡风。

“美德银行”的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组建政策宣传队,以定向包靠机制用家常化方式宣讲政策,整改问题180余条,节省村集体资金200万元;二是打造攻坚生力军,带头整治人居环境,清理闲散院落与残垣断壁200多处,改建公园、栽植苗木,2023年建成3处“美德”主题景观并节省资金30余万元,2024年取消保洁员推行积分制,还完成道路硬化、亮化及文化广场改造等工程;三是集结矛盾调解团,划分责任片区入户调解,妥善处理纠纷300余件,民意满意率100%;四是当好文明领跑员,编排小品短剧、举办“村晚”,前后寨村还建成乡村文化艺术馆、村史馆及青州首个河流文化展览馆,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

“信用凤凰”数字化赋能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米”

离开高柳镇南马兰村,采访团一行来到坊子区凤凰街道,刚踏入辖区,“信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便以数字化、场景化的鲜活形态映入眼帘。在这里,街道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信用建设深度嵌入社区治理脉络,创新推出“金色创享信美积分”机制,通过构建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开发“信用凤凰”小程序、联动多方资源等核心举措,成功引导居民养成“知信、用信、守信”的行为习惯,用“小积分”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大能量”。这一亮眼实践不仅入选“全国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大会”典型案例,更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凤凰样板”,也让采访团一行充满了探索的兴趣。

“我们始终把社区建设与居民服务放在首位,目标是打造和谐、稳定、文明的社区家园。”面对采访团的提问,街道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起治理体系的构建思路。为让信用真正落地见效,街道首先延伸信用能量边界,全面整合居民与商户的信用信息,建立起包含59项正向激励、24项负向约束的评价体系,还精心打造了80余个贴合日常的信用应用场景;同时聚焦“信用+居民、信用+商户”两大核心主体,为1200余家商户、3.5万余居民建立专属信用档案,借助科技赋能不断完善社区治理生态圈。更值得一提的是,街道开发的“信用凤凰”小程序,涵盖信用打卡、查询、申报等六大功能模块,目前注册用户已超8900人,线上信用超市的设立与信用消费折扣的推行,更让便民惠企的实效看得见、摸得着。

听完治理体系的介绍,采访团又对居民与商户的参与度产生好奇,街道工作人员随即补充道,除了完善的体系支撑,激发共建活力同样是“信用+”模式的关键。为此,街道组建了15支“信用+”志愿服务队,已开展环境整治、义诊义剪等志愿活动130余场,同步实行“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奖励”的闭环机制,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热情;同时积极联动银行、商超、医疗等30余家单位,共同打造“诚信商圈”,为诚信群体提供门票折扣、就餐有礼等多元权益;针对失信行为,街道也建立了“灰名单”管理制度,明确24项负向行为清单,同时畅通信用修复渠道,目前已帮助20余人次通过志愿服务恢复信用,在社区内营造出“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浓厚氛围。

随着采访深入,采访团发现街道的信用应用场景早已突破基础治理范畴,延伸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商业领域,街道组织800余家商户参与“凤凰好店、凤凰好品”评选,举办60余场“信用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发放15万元信用消费券,200余家信用优良商户获认证推介;在物业治理上,成立“凤凰物业信用联盟”,推行积分兑换物业费,还出台物业资金监管方案,根据物业企业信用状况实行“备案制”“审批制”两种支取模式,彻底解决居民担忧的“圈钱跑路”问题;更重要的是,街道将“信用+”与城市社区“三化两增”深度融合,通过“敲门”行动解决160余件民生小事,引入14家社区合伙人丰富服务供给,同时借助智慧平台实时监测电动车违规进入电梯等行为并同步信用数据,真正实现了基层治理的全覆盖、无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