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一直为社会各界所看重。

枣庄市坚持以“企业有益、百姓有感”为目标,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7月15日,制定出台《枣庄市聚力打造“无押金城市”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年底前,要推出一批“信用无押金”应用场景,打造“无押金城市”。这是便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

什么是无押金城市?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崔海庆向记者介绍道,“现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机制日益完善,‘无押金城市’就是充分利用这些体系、机制,逐步减免企业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向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服务提供方支付的押金费用,比如,酒店押金、住院押金等等。最直白地说,就是你的信用可以当钱用。当然,如果用户在享受“无押金”服务中发生了失信行为,要及时履行承诺修复信用,才能继续使用这项惠民服务。”

大到项目投标、生病住院、租房租车,小到办理公交卡、借阅证,往往都需要先缴纳一笔押金,不仅增加企业和群众负担,还极易引发押金纠纷。

面对押金“过高”“退还难”等困扰企业和群众的痛点问题,《实施方案》提出,将押金事项分为依法清理类、直接取消类、信用替代类、加强监管类4种类型,明确了医院住院、宾馆住宿、房屋租赁、图书借阅等12个具体改革事项,相关部门限时对现存押金收取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分类精准施策。能取消的一律取消,可以实行信用承诺的实行信用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规范押金监管。

下一步,枣庄将依托“榴花分”个人信用积分平台,开发建设“信用无押金”服务平台,以统一“信用码”为用户提供“信用无押金”服务,实现“一次申请,一码通用”。依法依规加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应用,建设企业信用评价、个人信用评价、信用承诺三大主题数据库,建立无押金服务信用信息的采集、评价、应用、回流、交互机制,为各领域通用无押金服务建设提供平台和数据支撑。重点围绕医疗、住宿“免押金”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投标保证金“免申即享”等率先突破,大力推广“信用代证”和重点领域“无押金”服务成果,拓展更多企业和市民“可感可及”的信用应用场景。同时结合“枣解决·枣满意”平台等各类渠道,及时分析研判新出现的押金事项,建立押金事项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强化信用承诺闭环管理,从严保障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

据了解,目前峄城区图书馆、台儿庄区图书馆已率先实行“无押金”借阅,市妇幼保健院、薛城区人民医院已支持“榴花分”AA级以上市民享受住院免押金、门诊“先诊后付”等“信用就医”服务,市人才公寓正在退还租房押金,推行信用管理机制替代传统押金制度……未来,拥有良好信用的枣庄市民和来枣游客可以享受到的无押金和后付费的场景将越来越多。

信用是本分,也是选择,是出于对规则的尊重,是源于对良知的敬畏。良好的信用创造价值,这是信用时代赋予我们的“红利”。信用可当钱花、可换来更多的品质生活,这是守信者应有的信用“附加值”。

可以预见,未来一定是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处处受益的时代。守护信用,就是守护我们安宁而丰富的生活,就是守护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